普贤行愿品讲解 | 第五章:论义(四)
堪布阿贝仁波切·讲解 堪布泽仁扎西·译
3、总体的回向
此处分两部分内容来讲:(1)发愿的范围;(2)《普贤行愿品》的功德。
(1)发愿的范围
“乃至虚空世界尽,众生及业烦恼尽,
如是一切无尽时,我愿究竟恒无尽。”
如同虚空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一样,众生的数量也无边无际。前面讲过,一个微尘中也存在着无量的世界。在一些小乘的经典当中这样讲:在一棵树下的草地上,那里畜生道众生的数量比三千大千世界中人的数量还要多。
因此,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上有不可思议的佛刹,也有不可思议的世界,在这样的世界上遍满众生。正如同众生的数量是无量的,烦恼和业力也是无穷无尽的,所以,我的发愿也如此一样恒时没有穷尽
这样的发愿从对境上来讲,是针对所有的众生,从时间上来讲,是直到“乃至虚空世界尽”,也就是直到轮回结束之前。
我们发愿在这样无尽广大的对境和时间上,都能够利益众生。这就是我们发愿的范围。
(2)《普贤行愿品》的功德
此处分三部分内容:A此生所得的功德;B来生所得的功德;C此生和来生功德的总括。
A此生所得的功德 分为:(A)得到广大的福报、(B)现见如来的功德、(C)与菩萨同等的功德、(D)清净业障的功德。
(A)得到广大的福报:
“十方所有无边刹,庄严众宝供如来。”
在十方世界所有的刹土和无量的世界里,以珍宝严饰并供养在诸如来面前。因为供养的容器是无量的世界,供养物是各种珍宝,供养的对境是诸佛,所以这样的供养可以迅速积累广大福德。
“最胜安乐施天人,经一切刹微尘劫。”
不仅仅是上述的供养物,除此之外还有最殊胜的人天安乐,世间最殊胜的物质享受能够给人天带来最胜的安乐,这样的物质遍满世界,供养诸佛,时间是佛刹微尘数的无量劫。这样的供养可以让我们迅疾得到不可思议的广大利益。
“若人于此胜愿王,一经于耳能生信,
求胜菩提心渴仰,获胜功德过于彼。”
如果有人能够对于《普贤行愿品》,一旦听闻即生起正信,生起得到佛陀果位的渴求之心,并发愿《普贤行愿品》的所有内容深植于自相续中,这样仅仅做一次而得到的广大殊胜的福德,将胜过前面所说的所有供养的功德。因此,多次的受持读诵,功德更胜。
(B)现见如来的功德:
“即常远离恶知识,永离一切诸恶道,
速见如来无量光,具此普贤最胜愿。”
如果有人能够生清净正信、跟随修行并发起普贤菩萨的大愿,就能净除大乘菩萨道上的障碍,恒时远离恶友,不堕恶道,迅速得见无量光佛。
(C)与菩萨同等的功德:
“此人善得胜寿命,此人善来人中生,
此人不久当成就,如彼普贤菩萨行。”
“此人”指的是对普贤行愿生起胜解并发起普贤大愿的人,“善得胜寿命”的意思是,因为所发大愿得以实现的原因,此生得到善命,即胜寿命(妙善的、遍满善行的生命),能够因修行而使得人生更有意义,并且很快就将如普贤菩萨那样,成就大菩萨的果位。
(D)清净业障的功德:
“往昔由无智慧力,所造极恶五无间,
诵此普贤大愿王,一念速疾皆消灭。”
受持《普贤行愿品》对此生的利益是巨大的,累劫以来,我们由于无明的原因,颠倒因果,曾经造作过杀父、杀母等五无间罪,对于这样的极大罪恶,如果我们能够读诵受持《普贤行愿品》,真正生起忏悔之心,那么所有的罪障都能够在一念之间得以急速净除。
B来生所得的功德:分为(A)暂时的功德;(B)究竟的功德。
(A)暂时的功德:
“族姓种类及容色,相好智慧咸圆满,
诸魔外道不能摧,堪为三界所应供。”
在这里“智慧”指的是因了悟空性而证得的智慧,“容色”先放在旁边,暂时不讲,“相好”指的是得到诸菩萨的庄严宝相。
在这里,智慧和庄严宝相都是暂时的功德。“容色”等是指来生投往善趣并得到庄严的容色或者如王族之类高贵的种姓,这是增上生,也就是人天善趣的圆满福报。
“诸魔”指的是修行者的诸障碍,也就是如欲界他化自在天王之类的魔王。魔的障碍能够使修行者对物质生起严重的贪心,从而干扰修行。
“外道不能催”指的是在受持普贤行愿者的内心不会生起常见和断见之类的邪见。
总之,即使是魔或者是其他的宗教也不能摧毁修行者的行愿。
“三界所应供”指的是无论生于三界中的何处,都能够成为三界众生所供养的对境。
有些观点认为这里的“三界”指的是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这是不对的,因为无色界是没有色身的,所以无法去做实际的供养,所以在这里的三界指的是三域,也就是天上、地下和人间,或者是指欲界六天、色界的天以及人间。
总而言之,无论行者生在何处,都堪为供养的对境。
(B)究竟的功德
在读诵受持《普贤行愿品》之后,成就佛果是一个逐渐的过程,并非立刻就能成就。
这部经是成就佛果必不可少的一个因,尤其是在登上初地的时候,更需要多次读诵受持。因为菩提树王下的发愿是极其重要的,必不可缺的。
我们很多人在修持供十万遍曼扎,但是却没有念诵十万遍《普贤行愿品》,所以,我认为修十万遍《普贤行愿品》也是必须要做到的。
“速诣菩提大树王,坐已降伏诸魔众,
成等正觉转*轮,普利一切诸含识。”
“菩提树王”指的是如金刚座的菩提树那样的树王,“速诣”是指为了成佛,普贤行愿的行者疾速到达树王下。
当年,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去往菩提树下的路上遇到吉祥草的商贩扎西,佛说:“这种草对我来说很重要,请给我一些吧。”扎西就把吉祥草供养给了佛陀。
佛陀把它们铺在菩提树下,以跏趺坐而入座,然后发愿:“哪怕我的身体枯干、骨头和皮肤腐烂,只要在未证得多劫难证的菩提之前,我誓不起身离开此坐垫。”在发了这样的誓愿之后,佛陀终于证得佛果。
在这里,所谓的在菩提树王下观修、降服诸魔、成佛、转*轮等,对于本师释迦牟尼佛来说,都仅仅是一种示现而已,但是对于我们来说,是需要以菩提愿王为本愿来做真实发愿的。
(C)此生和来生功德的总括
“若人於此普贤愿,读诵受持及演说,
果报唯佛能证知,决定获胜菩提道。”
“受持”可以理解为在心里面执持,也可以理解为把《普贤行愿品》的经文带在身边;
“演说”指的是把《普贤行愿品》的内容讲给别人;“读诵”指的是读诵或者背诵《普贤行愿品》的法本。
“果报”本身有很多种,以异熟果的角度来讲的话,就是得到善趣的族姓、容色等,这些不可思议的果报只有佛陀能够真实了知;以离系果(五果之一,依妙智力断尽各自应断,即以修习圣道永断烦恼的所证得者)和等流果的角度来说的话,就是得到殊胜的佛果。对于能否得到这样的果位,在心里不能存有一丝一毫的犹疑。
其实,做任何事情,修行也好,世间俗事也好,具足信心都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。
三、详细解释回向
此处分五部分内容:
1、趣入菩萨智而做回向:
“文殊师利勇猛智,普贤慧行亦复然,
我今回向诸善根,随彼一切常修学。”
什么是“勇猛智”呢?文殊菩萨手中持有一把宝剑,象征着智慧,能够勇猛地断除一切执著之敌。如同文殊菩萨一样,普贤菩萨也同样以智慧来了知一切回向的方法,我们为了能随学于他们而把读诵受持《普贤行愿品》的广大善根做回向。
2、趣入佛智而做回向:
“三世诸佛所称叹,如是最胜诸大愿,
我今回向诸善根,为得普贤殊胜行。”
在诸多种回向的方式中,三世诸佛最称叹的是三轮体空的回向,“普贤殊胜行”在这里指的是佛的果位,为了得到普贤行,我应把读诵受持《普贤行愿品》的所有善根做三轮体空的回向。这段偈颂宣说的就是随学于诸佛的智慧。
3、为往生净土而做回向:
“愿我临欲命终时,尽除一切诸障碍,
面见彼佛阿弥陀,即得往生安乐刹。”
为了往生极乐净土,我要把读诵受持《普贤行愿品》的善根做回向,愿我生命即将终止的时候,一切障碍能够得以尽除。
在这里,“一切诸障碍”指的是烦恼障、业障、异熟障。愿我真实亲见阿弥陀佛,并得以往生极乐净土。
“我即往生彼国已,现前成就此大愿,
一切圆满尽无余,利乐一切众生界。”
愿我往生极乐净土之后,能够现前成就一切普贤大愿(也就是以上讲的无量的普贤愿),满足一切众生的心愿,在世间流转没有穷尽之间,对一切有情众生能够成办暂时的和究竟的利益。
4、为得到授记而做回向:
什么是“授记”呢?授记在这里指佛的一种预言,告诉我们何时何地能够得到圆满佛果。
“彼佛众会咸清净,我时于胜莲华生,
亲睹如来无量光,现前授我菩提记。”
愿我往生时,出生于阿弥陀佛清净海会的净土中,因为没有过患的原因而所现清净,因为有无量功德而心生喜乐。出生处不是如母胎那样污秽的地方,而是从极为庄严的以珍宝形成的殊胜莲花中化生。
在那里,我将亲自面见无量光佛,他授记给我:你于将来会成就佛果。
愿我如此这样,在极乐净土中得到阿弥陀佛的授记。
5、为利益众生的诸多事业而做回向:
“蒙彼如来授记已,化身无数百俱胝,
智力广大遍十方,普利一切众生界。”
在极乐净土中得到阿弥陀佛的授记后,愿我并不住于净土之中,而是以智慧的力量、禅定的力量、神变的力量化身为无数身,去往十方世界中,在一切众生界普遍利益一切众生。